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基于着粒密度的湖北省水稻穗型分类及其与产量和品质的关系研究
引用本文:房振兵,汪本福,田永宏,陈波,范兵,赵沙沙,潘高峰.基于着粒密度的湖北省水稻穗型分类及其与产量和品质的关系研究[J].湖北农业科学,2019,58(11).
作者姓名:房振兵  汪本福  田永宏  陈波  范兵  赵沙沙  潘高峰
作者单位:湖北省襄阳市农业科学院,湖北 襄阳,441057;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粮食作物种质资源创新与遗传改良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武汉,430064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摘    要:采用2017年湖北省中稻区试汇总报告中74个品种的产量构成因素、产量、稻米品质等数据,选用着粒密度进行聚类分析,并参考前人的分类标准,确定出着粒密度的穗型划分标准;进一步通过回归分析和方差分析探究着粒密度与产量的关系,并对穗型与稻米品质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74个水稻(Oryza sative L.)品种的穗部性状存在差异,变异系数从大到小依次为着粒密度、千粒重、穗粒数、有效穗、结实率、穗长,着粒密度的变异系数超过10%;74个品种按照着粒密度划分为3类穗型,着粒密度大于7.96粒/cm的为密穗型,小于6.85粒/cm的为稀穗型,介于两者之间的为中穗型;这3种穗型的品种在穗长、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着粒密度等指标上存在显著差异;产量与着粒密度呈典型抛物线关系(F=17.83,P0.01),着粒密度为7.5~8.5粒/cm时产量达到峰值;中穗型的外观品质(垩白粒率、垩白度)、加工品质(出糙率、精米率、整精米率)、蒸煮品质(胶稠度、碱消值)均优于稀穗型和密穗型。因此,为保证选育高产且优质的水稻品种,应把着粒密度控制在7.5~8.0粒/cm。

关 键 词:水稻(Oryza  sative  L.)  穗型  着粒密度  产量  品质  湖北省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