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河蟹幼体发育过程中口器形态的变化
引用本文:薛俊增,杨逸凡,吴惠仙.河蟹幼体发育过程中口器形态的变化[J].江苏农业科学,2018(13).
作者姓名:薛俊增  杨逸凡  吴惠仙
作者单位: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生态与环境学院
摘    要:应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河蟹幼体口器附肢的形态,结果可知,大颚在第Ⅰ期溞状幼体和第Ⅱ期溞状幼体阶段,切齿部和臼齿部齿突钝圆,不适合咀嚼及撕裂食物,从第Ⅲ期溞状幼体起,切齿部尖锐,臼齿部平坦,适于咀嚼及撕裂食物。大颚须在第Ⅴ期溞状幼体阶段出现,至大眼幼体阶段可分为3节,末节具分支刚毛。第1小颚单肢型,外肢消失,原肢2节,由底节和基节组成,内肢亦由2节组成。第2小颚双肢型,原肢2节,各分基、末2叶,内肢形成小颚须,外肢称为颚舟叶。第1颚足和第2颚足均为双肢型,在第Ⅰ期至第Ⅴ期溞状幼体阶段形态基本一致,大眼幼体阶段,第2颚足上肢叶状,具刚毛,外肢3节,末端具羽状刚毛,内肢4节,末二节掌状,具刚毛。第三颚足双肢型,在大眼幼体阶段发育完全,上肢叶状,具十数根细长的刚毛,外肢2节,末端具羽状刚毛,内肢5节,前二节内缘及末三节刚毛发达。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