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禽早期胚胎发育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引用本文:李超,傅高惠,陈慧芳,蔡健锋,刘俊杰,白银山.禽早期胚胎发育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J].中国畜牧杂志,2022(7):21-27.
作者姓名:李超  傅高惠  陈慧芳  蔡健锋  刘俊杰  白银山
作者单位:佛山科学技术学院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
基金项目:广东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项目(2021B0707010007);
摘    要:禽早期胚胎发育是指禽卵子受精后在雌性生殖道内发育的过程,一般需要持续24~26 h。根据耶尔基勒迪及柯查夫(Eyal-Giladi and Kochav,EGK)时期分段标准,归纳为卵子-合子、合子-EGK I和EGK I-EGKX3个经典阶段。禽类早期胚胎在母体内发生多次卵裂,产出后细胞数目可达55000个左右。近几年关于禽早期胚胎发育中母源-合子转换(Maternal-Zygotic Transition,MZT)过程,合子基因组激活(Zygotic Genome Activation,ZGA)时间和分子机制有了新的发现,其中NOTCH和WNT等信号通路以及DLX6、ATA2和ZIC4等母源基因在胚胎早期发育阶段率先被激活,合子基因组开始表达并逐步替代母源物质。禽类作为胚胎发育研究的理想动物模型,揭开其相关分子机制对推动养禽业发展、鸟类胚胎发育和转基因技术等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围绕禽类卵子发育、卵子受精和合子在母体内发育的主要分子机制进行综述,为禽类早期胚胎发育的研究和发展奠定基础。

关 键 词:  早期胚胎  卵子受精  分子机制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