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麦角菌的研究进展
引用本文:张海娟,何雅丽,李秀璋,李春杰.麦角菌的研究进展[J].草业科学,2019,36(12).
作者姓名:张海娟  何雅丽  李秀璋  李春杰
作者单位: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生态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 / 兰州大学农业农村部草牧业创新重点实验室 / 兰州大学草地农业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 兰州大学甘肃省西部草业技术创新中心 / 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甘肃 兰州,730020;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生态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 / 兰州大学农业农村部草牧业创新重点实验室 / 兰州大学草地农业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 兰州大学甘肃省西部草业技术创新中心 / 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甘肃 兰州 730020;青海大学畜牧兽医科学院,青海 西宁 810016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计划)
摘    要:麦角菌(Claviceps)属于麦角菌科真菌,其产生的生物碱毒素易引起人和动物中毒,同时也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在医学上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就国内外近年来对麦角菌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了扼要综述,以期为麦角菌的防控和利用提供借鉴。麦角菌起源于上白垩纪时期的南美洲,主要通过昆虫向新的区域或新寄主传播,现在全球的分布范围主要有6个区域:非洲、南美洲、欧亚大陆、北美、澳大利亚和印度;麦角菌可以侵染7个科或亚科的70多属的400余种植物。麦角菌主要寄生在粮食作物及禾草的穗部,家畜采食受侵染的谷物易引起中毒,历史上已有无数次麦角中毒事件发生。麦角病的主要防治方法有选用花期较短的抗病品种,在寄主花期喷施杀菌剂以及及时收获菌核,减少初侵染来源。麦角菌产生的生物碱在医学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早在1474年的德国处方就已经记载药用,在医学上主要用于治疗偏头疼、产后出血、乳腺病、帕金森病、脑血管系统和癌症等疾病。目前,国内外研究的重点主要包括麦角菌的遗传进化和其产生的生物碱在医学上的应用。未来,培育抗麦角病禾谷类作物和牧草新品种,筛选高产碱量菌株,揭示麦角菌、内生真菌与寄主植物的互作机制可能会成为相关研究的热点之一。

关 键 词:麦角菌  麦角菌的遗传进化  麦角生物碱  医学用途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