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不同旱种方式水稻的生长发育与产量形成特性
引用本文:赵步洪,张洪熙,陈新红,杨建昌,朱庆森,夏广宏,刘晓斌.不同旱种方式水稻的生长发育与产量形成特性[J].江苏农业学报,2003,19(4):211-217.
作者姓名:赵步洪  张洪熙  陈新红  杨建昌  朱庆森  夏广宏  刘晓斌
作者单位:1. 扬州大学作物栽培与生理重点开放实验室,江苏,扬州,225009
2. 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江苏,扬州,225007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项目(G1999011704)
摘    要:以"汕优63"和"武育粳3号"为材料,以水种方式为对照,调查分析了覆膜旱种、覆秸旱种、露地旱种3种旱种方式水稻的生长发育与产量形成特性。结果表明:与水种方式相比,3种旱种方式水稻移栽至穗分化期生长发育慢,全生育期延长,稻株各节间长度、穗长较短;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茎鞘物质输出率和转换率偏低,其减少的顺序为露地>覆秸>覆膜;但最大叶面积指数、抽穗期根冠比、粒叶比(颖花数/顶3叶叶面积)覆膜方式均较高。结果还显示:旱种方式水稻的每穗粒数少于对照;单位面积穗数覆膜方式高于对照,覆秸旱种和露地旱种则低于对照;旱种方式水稻的粒重,汕优63显著低于对照,不同旱种方式之间无显著差异,而武育粳3号露地旱种显著低于对照,覆膜旱种和覆秸旱种与对照差异不显著;结实率露地旱种显著低于对照,覆膜旱种和覆秸旱种与对照差异不显著;3种旱种方式水稻产量低于对照,但汕优63覆膜方式减产不显著,其余品种×旱种方式减产均达显著水平(P<0 05)。考虑到节水种稻和生态效益,提出采用覆秸方式种稻并辅以适量适时浇水较为有利。

关 键 词:水稻  旱种方式  生长发育  产量
文章编号:1000-4440(2003)04-0211-07
修稿时间:2003年4月3日

Growth, DevelopmentandYieldFormationCharacteristicsofRicein Different Dry Culture Methods
Abstract:
Keywords:rice  dry culture method  growth and development  yield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