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不同种植模式对稻田土壤剖面构型及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
引用本文:李丹妮,王天舒,王丽,黄山,马秀玲,尧水红.不同种植模式对稻田土壤剖面构型及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J].中国土壤与肥料,2023(11):1-8.
作者姓名:李丹妮  王天舒  王丽  黄山  马秀玲  尧水红
作者单位:江西农业大学/作物生理生态与遗传育种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西 南昌 330045;北方干旱半干旱耕地高效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北京 100081;北方干旱半干旱耕地高效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北京 100081;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 100081;汶上县农业农村局,山东 汶上 272500
基金项目: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6YFD0300900)。
摘    要:土壤结构是评价耕地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探明双季稻改制后不同种植模式对土壤结构尤其是对土壤剖面构型及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对长江中下游典型稻区耕地质量保育具有重要的理论支撑意义。研究依托华中农业大学试验基地双季稻改制长期定位试验,选取4种种植模式(双季稻、再生稻、稻油轮作和稻麦轮作)的土壤作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不同种植模式下土壤剖面构型和水稳性团聚体组成的差异。结果表明,(1)与双季稻相比,稻油轮作和稻麦轮作的耕作层厚度分别增加7.25%和4.15%,而再生稻模式耕作层显著变化36.27%(P<0.05),犁底层发生上移;(2)4种种植模式的土壤团聚体颗粒组成和团聚体稳定性均在耕作层和犁底层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3)双季稻改水旱轮作后(稻油轮作和稻麦轮作),耕作层中游离氧化铁含量分别降低8.5%和26.5%(P<0.05),从而显著降低了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再生稻模式因耕作次数减少,其耕作层土壤团聚体稳定性显著提高。综上所述,双季稻改制后的两种水旱轮作模式能使土壤保持良好的剖面构型,而再生稻模式虽然能提高耕作层土壤的团聚体稳定性,但因其一种两收的种植特点导致耕作层显著薄化,犁底层上移,因此,不提倡在同一地块多年种植再生稻。

关 键 词:稻田种植模式  土壤剖面构型  团聚体稳定性  水旱轮作  再生稻
收稿时间:2022/10/28 0:00:00

Effects of different planting patterns on profile configuration of the soil and aggregate stability in paddy fields
LI Dan-ni,WANG Tian-shu,WANG Li,HUANG Shan,MA Xiu-ling,YAO Shui-hong.Effects of different planting patterns on profile configuration of the soil and aggregate stability in paddy fields[J].Soil and Fertilizer Sciences in China,2023(11):1-8.
Authors:LI Dan-ni  WANG Tian-shu  WANG Li  HUANG Shan  MA Xiu-ling  YAO Shui-hong
Abstract:
Keywords: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土壤与肥料》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土壤与肥料》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