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牦牛隐性乳房炎的调查及致病菌的分离鉴定
引用本文:彭纯良,孙正楠,黄忍,张焕容,汤承.牦牛隐性乳房炎的调查及致病菌的分离鉴定[J].动物医学进展,2019,40(3).
作者姓名:彭纯良  孙正楠  黄忍  张焕容  汤承
作者单位:西南民族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四川成都,610041;西南民族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四川成都,610041;西南民族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四川成都,610041;西南民族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四川成都,610041;西南民族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四川成都,610041
基金项目:西南民族大学研究生创新型科研项目
摘    要:为调查阿坝州红原县牦牛隐性乳房炎的发病情况,无菌采取68份无临床乳房炎牦牛奶样,采用体细胞计数、细菌分离培养、革兰染色与PCR相结合的方法分离鉴定细菌种属,并统计分析体细胞数与细菌分离情况的相关性。结果显示,牦牛奶样体细胞数从4 000个/mL~240 000个/mL不等;各种细菌阳性奶样数分别为金黄色葡萄球菌1份,溶血性葡萄球菌30份,非溶血性葡萄球17份,大肠埃希菌2份,乳酸乳球菌18份和藤黄微球菌2份;未分离到无乳、停乳、乳房链球菌。结果表明,分离到溶血性葡萄球菌的牦牛奶样体细胞平均数显著高于未分离到溶血性葡萄球菌的牦牛奶样体细胞的平均数(P0.05),当牦牛奶中体细胞数大于90 000个/mL时,溶血性葡萄球菌的阳性率大于80%(10/12)。研究结果提示溶血性葡萄球菌是引起牦牛隐性乳房炎的病原菌,为牦牛隐性乳房炎的防控提供了依据。

关 键 词:牦牛  隐性乳房炎  体细胞数  细菌  分离鉴定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