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水稻土的研究——Ⅵ.下蜀黄土丘陵地区潴育性水稻土及其起源土壤的微形态比较
引用本文:熊德祥,马同生.水稻土的研究——Ⅵ.下蜀黄土丘陵地区潴育性水稻土及其起源土壤的微形态比较[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1986(1).
作者姓名:熊德祥  马同生
作者单位:南京农业大学土壤地理教研组,南京农业大学土壤教研组
基金项目:中国科学院科学基金~~
摘    要:地带性土壤发育成马肝土以后,表层、亚表层不同腐解程度的有机残体数量增加.铁质、铁锰质凝团数量减少,并形成许多腐殖质铗质扩散胶膜和根际铁质环状物。其渗育层、潴育层出现了许多体积较大的扩散状铁质,铁锰质凝团、凝块、凝粒集合体和无定形锈斑。 马肝土各发生层的孔隙壁、裂隙壁均无淀积粘粒胶膜的发育。相反原地带性母土在水稻土形成后,淀积粘粒胶膜消失并使扩散状胶膜出现褪色现象。在土壤微垒结类型上,除残留有起源土壤的特征外,马肝土多呈基质内有离析物的细粒物质微垒结。

关 键 词:水稻土  土壤微形态  黄棕壤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