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小麦新抗源CH7103抗条锈基因的遗传及其与已知基因的关系
引用本文:白 云,李 欣,张丛卓,张晓军,詹海仙,畅志坚.小麦新抗源CH7103抗条锈基因的遗传及其与已知基因的关系[J].麦类作物学报,2011,31(2):176-181.
作者姓名:白 云  李 欣  张丛卓  张晓军  詹海仙  畅志坚
作者单位:1. 山西大学生物工程学院,山西太原,030006
2.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作物遗传研究所,山西太原,030032
3. 山西大学生物工程学院,山西太原,030006;山西省农业科学院作物遗传研究所,山西太原,030032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671299、30270710、39870398);山西省回国留学人员科研项目(85);山西省科技攻关项目(20090311001-2) 。
摘    要:为了更好地利用小麦条锈病新抗源,以衍生于八倍体小偃麦“小偃7430”的新抗源CH7103为材料,对其抗条锈性及抗病基因的来源、遗传模式和细胞学特征及其与已知抗病基因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和鉴定。结果表明,CH7103苗期和成株期对条锈菌系条中31、32号生理小种表现免疫或近免疫,与其抗性供体小偃7430及其野生亲本的抗病侵染型相似,而其小麦亲本均感病,说明CH7103对条锈病的抗性来自彭提卡偃麦草。抗×感的F1代均表现免疫,侵染型为0~0; 级,且F2、F2∶3、BC1代的抗、感分离比均符合显性单基因控制的分离模式。通过等位性检测,初步明确CH7103含有的抗条锈病基因与已有的抗CYR32小种的基因Yr5、Yr10、Yr15、Yr41不存在等位关系,可能属于新的抗小麦条锈病基因。细胞学研究表明,CH7103及其与小麦品种“中国春”等杂种F1的染色体数目均为2n=42,绝大多数花粉母细胞具有2n=21Ⅱ的配对构型,并能与小麦染色体完好配对。说明CH7103不含较大的外源染色体片段,是一个携带偃麦草抗条锈病基因的异源渐渗系。

关 键 词:普通小麦  彭提卡偃麦草  异源渐渗系  抗条锈性  等位性测验

Inheritance of Stripe Rust Resistance Gene in Wheat Line CH7103 Introgressed from Thinopyrum ponticum and Its Allelism with Known Genes
BAI Yun,LI Xin,ZHANG Cong zhuo,ZHANG Xiao jun,ZHAN Hai xian,CHANG Zhi jian.Inheritance of Stripe Rust Resistance Gene in Wheat Line CH7103 Introgressed from Thinopyrum ponticum and Its Allelism with Known Genes[J].Journal of Triticeae Crops,2011,31(2):176-181.
Authors:BAI Yun  LI Xin  ZHANG Cong zhuo  ZHANG Xiao jun  ZHAN Hai xian  CHANG Zhi jian
Abstract:
Keywords:Wheat  Thinopyrum ponticum  Alien introgression  Stripe rust resistance  Allelism test
本文献已被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麦类作物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麦类作物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