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鳗鲡属6种鱼类线粒体COⅠ和COⅡ基因序列分析和分类的有效性
引用本文:龚小玲,岳丽佳,崔忠凯,张晓懿.鳗鲡属6种鱼类线粒体COⅠ和COⅡ基因序列分析和分类的有效性[J].上海海洋大学学报,2013,22(4):524-530.
作者姓名:龚小玲  岳丽佳  崔忠凯  张晓懿
作者单位:上海海洋大学 省部共建水产种质资源发掘与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上海海洋大学 省部共建水产种质资源发掘与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上海海洋大学 省部共建水产种质资源发掘与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上海海洋大学 省部共建水产种质资源发掘与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201995);上海市科技攻关项目(10dz1200804);上海市重点学科项目(S30701)
摘    要:对鳗鲡属(Anguilla)的美洲鳗鲡(A. rostrata)、欧洲鳗鲡(A. anguilla)、太平洋双色鳗鲡(A. bicolor pacifica) 、花鳗鲡(A.marmorata)、澳洲鳗鲡(A. australis )、日本鳗鲡(A.japonica)6种鱼类54个体COⅠ和COⅡ基因片段中1 179 bp和633 bp的序列特征、分子分类的有效性、以及构建的系统关系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COⅠ和COⅡ基因可变位点、简约信息的百分比分别为17.98%、16.45%和12.16%、10.11%,COⅠ较COⅡ基因的变异率高;(2)两种基因序列均表现出明显的反G偏倚(在COⅠ和COⅡ中G的百分含量分别为18.45%,16.67%);(3)基于COⅠ基因种间遗传距离均高于COⅡ基因,且均大于2%(欧洲鳗鲡和美洲鳗鲡基于COⅡ基因序列的种间遗传距离为1.8%除外),种内遗传距离都小于1%;(4)以两序列构建的系统树,各物种所有个体均形成独立、高支持率单系,但两序列构建的系统关系并不完全一致。由此说明,COⅠ和COⅡ都能对鳗鲡属鱼类进行有效的物种分子鉴定,但在探讨鳗鲡属鱼类系统进化关系上还需要联合其它基因。

关 键 词:鳗鲡属  COⅠ基因序列  COⅡ基因序列  物种鉴定  系统关系
点击此处可从《上海海洋大学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上海海洋大学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