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大豆生育期的气象生态模式
引用本文:叶修祺,荆淑民,蒋惠兰.大豆生育期的气象生态模式[J].大豆科学,1985(2).
作者姓名:叶修祺  荆淑民  蒋惠兰
作者单位: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叶修祺,荆淑民),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蒋惠兰)
摘    要:根据1980—1982年全国各类型大豆共88个品种,在济南进行2—4期播种的生态试验结果,明确了大豆生育期长短与如下六个因素有关:①纬度:品种原产地纬度高的引入后生育期短,纬度增高1°生育期缩短2—4天。②生态型:同纬度不同生态型的品种,生育期最多可相差80天。各类型品种生育单位比值变动在0.63—1.08之间。③早晚熟:品种早、中、晚熟之间的生育单位比值变动在0.8—1.4之间。④播期:各品种引入后的生育期多随播期的延迟而缩短,每晚播一天总积温可减少0.4—24.6。⑤降水:降水量在±100mm之间,对生育期无明显影响。降水量偏差值与生育期差值呈指数曲线关系:⊿D=1.142~(0.008809)⊿p。⑥温度:把逐日气温T换算为大豆的温度效率单位T、R、U,可纠正温度变动对生育单位的影响:则T、R、U=-165.9+16.218T-0.335T~2。经统计分析,对于全国各类品种在山东的生育期可用如下模式表达: ∑T.R.U=-1881-41.4L+3400E+2361EL-18.635D-1721⊿P R=0.96,复相关系数在0.01水平上显著。该模式可为大豆引种时预测成熟期提供定量依据,预测标准误差≤5%。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