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环状病毒病研究进展
引用本文:潘亮.环状病毒病研究进展[J].福建畜牧兽医,2007(Z1).
作者姓名:潘亮
作者单位:福建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福州
摘    要:环状病毒(orbivirus)是以蜱、蚊、蠓、白蛉等吸血节肢动物作为传播媒介的一类虫媒病毒,可在脊椎动物与节肢动物体内繁殖,引起人与动物感染发病。环状病毒一些种类可引起人、畜发生严重疾病,如人类“病毒脑”、神经系统损害及畜类的蓝舌病毒病(BTV)、非洲马瘟病毒病(AHSV)和鹿流行性出血热病毒病(EHDV)等;另一些种类与人类疾病有关,如克麦诺沃病毒(KEM)和昌硅诺拉病毒(CGL)等。科罗拉多蜱热病毒(CTF)原也归于环状病毒属内,因其基因组由12个双链RNA(dsRNA)组成,与其他种类较为不同,1991年国际病毒委员会将其分为另一属(Colti属)。国外对环状病毒研究起步较早,动物间疫情在20世纪初即已发现。近20年来,在病原学、流行病学、形态学、免疫学、分子生物学等方面取得较大进展。国内调查研究资料散见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的学术期刊中,由于没有开展全国性的调研,对该属病毒及其所引起的人、畜疾病了解还不多。环状病毒属呼肠孤病毒科(Reoviridae),具高度嗜神经性,引起人与动物的神经病变,近年来不断有研究者指出,环状病毒可能是我国夏季许多地区原因不明的所谓“病毒脑”的病原之一,因而倍受重视。1...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