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基于水体溯源的澜沧江梯级水库水体总磷来源及滞留效应分析
引用本文:余君妍,马骏,杨正健,徐雅倩,王鸿洋,唐金云.基于水体溯源的澜沧江梯级水库水体总磷来源及滞留效应分析[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23(3):94-101+119.
作者姓名:余君妍  马骏  杨正健  徐雅倩  王鸿洋  唐金云
作者单位:1. 湖北工业大学河湖生态修复与藻类利用湖北省重点实验室;2. 湖北工业大学生态环境岩土与河湖生态修复学科引智创新示范基地;3. 三峡大学三峡水库生态系统湖北省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U2040220,52179065,51879099,52079075);
摘    要:梯级水库建设对澜沧江流域生源物质迁移过程的影响受到国内外学者广泛关注。研究利用稳定同位素技术,于枯水期(2017年2月)、丰水期(2017年6月)分别测定了小湾、漫湾、糯扎渡、景洪四个水库不同来源水体(上一级水库下泄水量、支流汇入、坡面径流、人工水循环)总磷(TP)浓度及水库水体氢氧同位素值(18O、D),基于多元线性混合模型,分析了不同来源水体水量的贡献率,并计算了澜沧江流域梯级水库TP滞留量。结果表明:上一级水库下泄水量对水库TP来源及滞留效应的贡献率在丰水期及枯水期均占主要部分,贡献率分别为54.8%~79.3%、39.1%~82.8%,从上游到下游呈沿程增加趋势;人工水循环水量在枯水期呈沿程增加趋势;坡面径流水量在丰水期呈沿程增加趋势。TP滞留率在枯水期和丰水期分别为-49.34%~66.72%、-88.79%~88.40%,丰水期滞留率受水量增加影响较大,枯水期则受人类活动及沿程输入影响较大。研究为对有针对性地控制流域TP滞留量及为下游水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提供数据支撑。

关 键 词:稳定同位素  水体来源  TP  滞留效应  澜沧江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