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玉山黑猪两种头型遗传机制的初步解析
引用本文:王成斌,王小鹏,郑小明,陈浩,张俊杰,郭源梅,丁能水.玉山黑猪两种头型遗传机制的初步解析[J].畜牧兽医学报,2018(8).
作者姓名:王成斌  王小鹏  郑小明  陈浩  张俊杰  郭源梅  丁能水
作者单位:江西农业大学省部共建猪遗传改良与养殖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级玉江猪(玉山黑猪)保种场
摘    要:旨在检测"马脸"型和"狮子头"型玉山黑猪在基因组上的遗传分化信号,结合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WAS),鉴别影响玉山黑猪两种头型的候选基因并探寻其可能的形成机理。本研究选取玉山黑猪国家保种场的24头"马脸"型个体和12头"狮子头"型个体,利用Illumina猪60KSNP芯片对这些个体进行扫描和基因分型。基于60K SNP芯片数据,检测"马脸"型和"狮子头"型两个类群间的遗传分化系数(Fst)。同时,进行病例-对照的GWAS分析和连锁不平衡(LD)分析,根据Fst、GWAS和LD分析结果确定重要候选基因。结果表明,两个群体间最强的遗传分化信号位于猪10号染色体,GWAS同样在该区域检测到显著的关联位点。LD及单倍型分析将置信区间锁定在该染色体11.76~12.05 Mb的一段290kb的区域。本研究基于猪60K芯片数据,通过遗传分化分析、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和连锁不平衡分析等手段,初步推测RAB3GAP2和IASR2为影响玉山黑猪头型的候选基因,该结果为进一步解析中国地方猪不同头型的形成机制奠定了基础。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