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煤矿临时建设用地复垦适宜性评价———以重庆綦江区为例
引用本文:杜建平,邵景安,周春蓉,孙静,谭少军.煤矿临时建设用地复垦适宜性评价———以重庆綦江区为例[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2018,40(4):114-124.
作者姓名:杜建平  邵景安  周春蓉  孙静  谭少军
作者单位:重庆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三峡库区地表过程与环境遥感重庆市重点实验室;重庆地质矿产研究院外生成矿与矿山环境重庆市重点实验室;煤炭资源与安全开采国家重点实验室重庆研究中心
基金项目:重庆市国土房管局科技计划项目(CQGT-KJ-2014034,CQGT-KJ-2016003)
摘    要:开展煤矿临时建设用地复垦是矿区生态恢复、补充耕地、实现节约集约用地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以重庆綦江区存在临时性建设用地的14个煤矿为研究背景,从煤矿临时建设用地复垦的适宜性、驱动力和约束力3个维度出发,构建由自然因素、区位因素、人口因素等8个因素,坡度、土地破坏程度、土源保证率等20多个评价因子组成的煤矿临时建设用地复垦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综合权重法(AHP层次分析法+熵权法)进行指标赋权,从地块尺度出发,确定复垦方向.结果表明:(1)适宜复垦为生态用地的煤矿临时建设用地,占总面积的57.67%,主要为坡度较大、岩土污染较重、周边地类为林草地且距离林草地较近的地块;(2)适宜复垦为农业用地的煤矿临时建设用地,占总面积的39.25%,这些地块离村庄较近,土源保证率较高,灌排条件较好;(3)适宜续用为建设用地的煤矿临时建设用地,仅占总面积的3.07%,主要为一些地面建筑保存较好,旧物利用率较高的地块.该研究将复垦过程中的环境影响要素及复垦的隐形风险纳入评价体系中,对科学合理的开展煤矿临时建设用地复垦进行了有益探索.

关 键 词:煤矿临时建设用地    土地复垦    适宜性评价    綦江区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西南农业大学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西南农业大学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