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花生磷利用效率及土壤盈余磷分布对不同耕作措施的响应特征
引用本文:孟翠萍,张佳蕾,吴曼,杨丽玉,梁海燕,沈浦,张正,吴琪.花生磷利用效率及土壤盈余磷分布对不同耕作措施的响应特征[J].花生学报,2023(1):33-43.
作者姓名:孟翠萍  张佳蕾  吴曼  杨丽玉  梁海燕  沈浦  张正  吴琪
作者单位:1. 青岛科技大学化工学院/清洁化工过程山东省高校重点实验室;2.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作物种质资源研究所;3. 山东省花生研究所/农业农村部花生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2020YFD1000905);;山东省农业良种工程项目(2020LZGC001);;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2TZXD0031);;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ZR2022MC074);
摘    要:在农业生态系统中,提高作物对磷的吸收和利用效率是促进作物生长和节约养分资源的关键。为探究不同耕作措施下花生磷吸收效率及土壤盈余磷分布,在胶东半岛的莱西望城、招远夏甸和招远齐山三个试验点开展免耕、浅耕、深耕和深松四种土壤耕作措施下花生生产试验。结果表明,与免耕相比,深耕和浅耕提高了花生产量、磷吸收和磷利用效率。相同磷肥用量下,随着单产每增加1 000 kg/hm2,磷吸收量、磷肥回收率、磷肥偏生产力、磷肥耕作效率分别提高4.30 kg/kg、0.09 kg/kg、20.40 kg/kg和0.20 kg/kg,花生产量的提高和磷的吸收呈显著正相关。不同团聚体大小有效磷含量与土壤微生物组成有关,在大于2 000μm团聚体中有效磷含量随丛枝菌根真菌和腐生真菌的增加而增加,在53~250μm团聚体中细菌所占比例与团聚体有效磷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在250~2 000μm团聚体中放线菌微生物种群占比与有效磷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上述研究表明,深耕和浅耕是改善花生田植株生长和磷吸收的较优耕作方式。

关 键 词:花生    微生物种群  土壤团聚体  耕作措施  磷利用效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