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四川毛圆科线虫三新种记述
引用本文:蒋学良,官国钧,颜洁邦,周婉丽.四川毛圆科线虫三新种记述[J].畜牧兽医学报,1988(1).
作者姓名:蒋学良  官国钧  颜洁邦  周婉丽
作者单位:四川省畜牧兽医研究所 (蒋学良,官国钧,颜洁邦),四川省畜牧兽医研究所(周婉丽)
摘    要:本文记述了发现于四川牛的毛圆科Trichost ronyylidae leiper,1912线虫三个新种,分属于副古柏属Paracooperia Travassos,1935和斯氏属Skrjabinagia(kassimov,1942)。其中两种寄生于水牛,定名为四川副古柏线虫P.sichuanensis sp.nov.和水牛斯氏线虫S.bubalis,sp.nov.另一种寄生于黄牛,定名为四川斯氏线虫S.sichuanensis sp.nov. 上述三新种有以下特点与所有种区分。 一、四川副古柏线虫新种,雄虫交合伞的前腹肋较大,外背肋不达伞缘。交合刺较短,为0.275~0.293毫米;其主支较长,末端向内弯呈指形钩;腹支上的齿状突为8个。雌虫阴门距尾端为0.230~0.245毫米;虫卵较大,为0.075×0.0375毫米。 二、水牛斯氏线虫新种,虫体较大。雄虫体长为6.07~8.89毫米;雌虫为8.85~10.39毫米。交合刺长0.105~0.180毫米;其主支的远端呈箭头状。雌虫阴门外无瓣膜;阴门距尾端为1.40~1.55毫米;尾长为0.120~0.140毫米。 三、四川斯氏线虫新种,雄虫交合伞的背肋分成2支,每个支的末端又分为三个小支。交合刺较长,为0.188~0.225毫米;其主支的远端呈靴状。雌虫排卵器(包括括约肌)短,为0.20~0.25毫米。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