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基于Lab模型的北美红枫呈色生理因素探究
引用本文:李 力,张盛楠,刘亚敏,等.基于Lab模型的北美红枫呈色生理因素探究[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45(9):87-94.
作者姓名:李 力  张盛楠  刘亚敏  
作者单位:西南大学 资源环境学院,三峡库区生态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西南大学 资源环境学院,三峡库区生态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西南大学 资源环境学院,三峡库区生态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1170546);重庆市应用开发计划项目(cstc2014yykfB80015);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专项(XDJK2014B026,XDJK2015C176);重庆市社会事业与民生保障专项(cstc2016shmszx0374);西南大学石柱基地科技创新项目(hz201503)
摘    要:【目的】研究北美红枫变色期叶片颜色与相关生理指标间的相关关系,探讨北美红枫呈色的生理因素,为北美红枫的叶色调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2014-10-22-11-19,在北美红枫叶片变色的4个阶段,即变色前、变色初期、变色中期、变色末期共采集100片树叶,用Nikon D7000相机对叶片鲜样进行拍照,记录叶片明度参数L及表示红/绿、黄/蓝属性的色相参数a、b,运用Lab模型对北美红枫各呈色期叶片颜色参数进行精确量化,并测定叶片的光合色素、花色素苷、类黄酮、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等生理指标,运用SPSS19.0统计软件分析变色期相关生理指标与叶色变化的相关关系,探究影响北美红枫呈色的主要生理生化因素。【结果】北美红枫秋季叶色变化过程中,叶色参数L、b值变化幅度较小,a值变化显著。在整个叶片变色期,随着叶色的变化光合色素含量呈下降趋势,花色素苷、类黄酮、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均呈上升趋势,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呈单峰曲线,最大值出现在变色初期。叶色参数a值与光合色素含量呈显著负相关,与花色素苷、可溶性糖含量呈显著正相关;b值与类黄酮含量呈显著正相关;而明度参数L值与各生理指标均无显著相关性。【结论】影响北美红枫叶片变红的主要因素是叶片光合色素、花色素苷和可溶性糖含量,类黄酮含量对叶片变红的贡献不大,而可溶性蛋白含量和POD活性对北美红枫叶片变红无直接影响。

关 键 词:北美红枫  叶色参数  Lab模型  生理指标
收稿时间:2016/7/8 0:00:00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