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川北丘区玉米改土培肥高产增效技术研究
引用本文:税红霞,王秀全,卢庭启,张华,蒋晓芳,何丹,庞启华.川北丘区玉米改土培肥高产增效技术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2017,23(2).
作者姓名:税红霞  王秀全  卢庭启  张华  蒋晓芳  何丹  庞启华
作者单位: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四川绵阳,621023;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四川绵阳,621023;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四川绵阳,621023;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四川绵阳,621023;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四川绵阳,621023;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四川绵阳,621023;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四川绵阳,621023
基金项目: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专项资金资助,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经费资助
摘    要:该文针对川北丘区土壤耕层"浅实少"和质量下降等问题,采用裂区设计研究秸秆还田对川北丘区对玉米产量、病虫害发生及土壤物理特性的影响,为川北丘区玉米改土、高产增效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秸秆还田特别是免耕处理能获得较高的产量;采用秸秆还田,穗粗与产量的相关性最大,行粒数、穗粗对产量的直接通径系数为正值,穗粗对产量直接作用最大,秸秆还田处理可能通过增加穗粗来提高产量;(2)采用秸秆还田处理,4个副处理的茎腐病平均发病率、螟虫平均受害率比秸秆不还田处理要高,但纹枯病平均病情指数比秸秆不还田处理低,秸秆还田可能增加了玉米的病虫害发生风险;(3)在0~20cm土层,秸秆还田垄作轮耕的处理紧实度小,孔隙度最大,田间持水量最大,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的容重最小.20~40cm土层,秸秆不还田增施有机肥的紧实度最小、孔隙度最大,秸秆不还田免耕处理的田间持水量最大,秸秆还田垄作轮耕处理的容重最小.秸秆还田可能对0~20cm土层的作用较明显,土壤紧实度变小,孔隙度增大,容重降低以及田间持水量增大,而对20~40cm土层的作用不明显.

关 键 词:秸秆还田  玉米  产量  土壤物理特性
本文献已被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