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口蹄疫兔化弱毒疫苗ZB株L蛋白N~2D、M~(143)L和E~(147)G氨基酸突变对病毒毒力影响的研究
引用本文:赵国洪,王继华,李华春,何于雯,朱明旺,信爱国.口蹄疫兔化弱毒疫苗ZB株L蛋白N~2D、M~(143)L和E~(147)G氨基酸突变对病毒毒力影响的研究[J].中国预防兽医学报,2018(9).
作者姓名:赵国洪  王继华  李华春  何于雯  朱明旺  信爱国
作者单位:云南省畜牧兽医科学院国家口蹄疫专业实验室(昆明);云南省畜牧兽医科学院云南省热带亚热带动物病毒病重点实验室;云南省兽医生物制品研制中心
摘    要:口蹄疫病毒(FMDV)前导蛋白L~(pro)是病毒的毒力因子之一。前期研究发现,FMDV兔化弱毒疫苗ZB株传代减毒致弱后,前导蛋白L~(pro)内仅存在3个氨基酸点突变(N~2D、M~(143)L和E~(147)G)。为确定这3个突变对病毒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本研究利用弱毒疫苗ZB株感染性分子克隆为骨架,构建获得含有这3个氨基酸回复突变的重组病毒r ZBatt-L,并比较其与亲本病毒r ZBatt生物学特性。结果显示,r ZBatt-L和r ZBatt在BHK-21细胞中均可以产生细胞病变效应,形成大小相似的噬斑,而在牛原代肾细胞(BK)中均不产生CPE;二者在BHK-21细胞中的生长曲线与病毒RNA复制动态相似(p0.05),对乳鼠的致病性也无显著差异;测定了r ZBatt-L和r ZBatt分别感染BK诱导I型干扰素(IFN-α和β)能力,结果显示r ZBatt-L和r ZBatt均可以在感染早期诱导IFN-α表达,而感染晚期抑制IFN-α表达。相对的是,r ZBatt-L和r ZBatt感染细胞后均可以诱导IFN-β含量增加,并且二者诱导IFN-β含量无差异(p0.05)。结果表明,FMDV弱毒疫苗ZB株L~(pro)蛋白中的N~2D、M~(143)L和E~(147)G突变不改变病毒的生物学特性,对病毒毒力不产生明显的影响。本研究明确了L~(pro)蛋白突变不是ZB株致弱的关键氨基酸位点。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