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不同养殖模式对中华鳖营养品质的影响
引用本文:王璐明,马晓,王晓清,陈丽婷,戴振炎,秦溱,夏建海,李爱国.不同养殖模式对中华鳖营养品质的影响[J].广西农业科学,2013(9):1571-1575.
作者姓名:王璐明  马晓  王晓清  陈丽婷  戴振炎  秦溱  夏建海  李爱国
作者单位:[1]湖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枝术学院,长沙410128 [2]天马湖州资源有限责任公司,湖南汉寿415900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172406);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重点项目(11A051)
摘    要:目的]研究不同养殖模式对中华鳖(Trionyz sinensis)营养品质的影响,为深入探讨提高原生态养殖鳖营养、保健功能的途径和方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原生态、池塘和温室养殖模式下中华鳖肌肉和裙边的基本营养成分及肌肉氨基酸、脂肪酸组成的差异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池塘养殖鳖和温室养殖鳖相比,原生态养殖鳖的肌肉蛋白质、脂肪和胶原蛋白含量最高,水分含量最低;裙边水分、蛋白和胶原蛋白含量显著高于池塘养殖鳖和温室养殖鳖(P<0.05,下同),但脂肪含量最低.从3种鳖的肌肉中能检测出16种氨基酸,且肌肉氨基酸总量、必需氨基酸和鲜味氨基酸总量均以原生态养殖鳖最高.从中华鳖肌肉中共检测到21种脂肪酸,包括7种饱和脂肪酸、6种单不饱和脂肪酸、8种多不饱和脂肪酸;原生态养殖鳖的单不饱和脂肪酸总量显著高于池塘养殖鳖和温室养殖鳖,温室养殖鳖的不饱和脂肪酸总量最高,但除C18∶2n-6外,其他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均以原生态养殖鳖最高.结论]原生态养殖鳖的品质优于池塘养殖鳖和温室养殖鳖.

关 键 词:中华鳖  养殖模式  营养成分  胶原蛋白  氨基酸  脂肪酸
本文献已被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