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短期不同耕作方式对水稻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多样性的影响
引用本文:周佳,周灵芝,劳承英,申章佑,李艳英,胡泊,黄渝岚,韦本辉.短期不同耕作方式对水稻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多样性的影响[J].南方农业学报,2020,51(10):2401-2411.
作者姓名:周佳  周灵芝  劳承英  申章佑  李艳英  胡泊  黄渝岚  韦本辉
作者单位:广西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南宁 530007
基金项目:广西农业科学院科技发展基金项目广西科技重大专项广西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摘    要:目的]研究短期不同耕作方式对水稻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多样性的影响,为阐释耕作对稻田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机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旋耕、免耕和粉垄3种不同耕作方式下的水稻根际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结合土壤理化性质,分析不同耕作方式下水稻根际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特征及其与土壤理化因子的关系.结果]旋耕、免耕和粉垄处理文库覆盖率均较高,分别为98.96%、98.93%和99.04%.Alpha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粉垄处理水稻根际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Shannon指数显著高于免耕处理(P<0.05,下同).旋耕、免耕和粉垄处理分别获得2747、2734和2813个OTUs,处理间无显著差异(P>0.05).各样本共检测到细菌类群206个种,隶属于47门48纲85目134科217属.物种群落组成分析表明变形菌门、绿弯菌门、酸杆菌门和硝化螺旋菌门是水稻根际土壤细菌主要优势菌群,共占比69.96%~73.51%;不同耕作处理水稻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差异主要表现在菌群的相对丰度上,变形菌门、硝化螺旋菌门、浮霉菌门、放线菌门和绿菌门的相对丰度在3种耕作方式间差异显著.旋耕和免耕处理间OTU水平相似性较高.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第一主成分(PC1)和第二主成分(PC2)菌群结构的差异性贡献率分别为43.15%和23.79%,细菌群落结构表现为粉垄处理受PC1影响明显、旋耕和免耕处理受PC2影响明显.冗余分析结果表明前2个排序轴共解释69.09%细菌群落变化;速效磷、碱解氮和pH是影响细菌群落的重要因子,与变形菌门、硝化螺旋菌门、浮霉菌门、放线菌门和绿菌门的群落分布显著相关.结论]短期不同耕作方式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稻田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不同耕作方式间的差异主要体现在细菌群落相对丰度上;土壤速效磷、碱解氮和pH是影响水稻根际土壤细菌群落分布的重要因素.从土壤微生物群落形成角度考虑,粉垄栽培优于旋耕和免耕.

关 键 词:水稻    粉垄栽培    旋耕    免耕    土壤细菌    群落结构多样性    高通量测序

Effects of short-term different tillage methods on the diversity of bacterial community in rice rhizosphere soils
ZHOU Jia,ZHOU Ling-zhi,LAO Cheng-ying,SHEN Zhang-you,LI Yan-ying,HU Po,HUANG Yu-lan,WEI Ben-hui.Effects of short-term different tillage methods on the diversity of bacterial community in rice rhizosphere soils[J].Journal of Southern Agriculture,2020,51(10):2401-2411.
Authors:ZHOU Jia  ZHOU Ling-zhi  LAO Cheng-ying  SHEN Zhang-you  LI Yan-ying  HU Po  HUANG Yu-lan  WEI Ben-hui
Abstract:
Keywords:
点击此处可从《南方农业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南方农业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