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奶牛真胃变位研究概况
引用本文:史书军,杜健,董修建,顾浩.奶牛真胃变位研究概况[J].北方牧业(奶牛),2006(5):34-37.
作者姓名:史书军  杜健  董修建  顾浩
作者单位:[1]河北农业大学中兽医学院,河北定州073000 [2]潍坊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山东潍坊261041
摘    要:奶牛真胃变位是奶牛真胃的解剖位置发生改变引起消化机能严重紊乱、导致营养代谢失调的急性外科病,可分为左方变位和右方变位。临床上以真胃左方变位最常见,随着奶牛集约化饲养规模的扩大,其发病率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国外早在50年代就有该病的报道,特别是一些奶牛养殖业发达的国家。黑白花奶牛的发病率高达1.5%以上。而我国对本病的研究相对滞后,一方面原因是我国奶牛饲养相对粗放,奶牛真胃变位的发病率不高:另一方面是我国兽医工作者对真胃变位的认识不足。许多真胃变位病例得不到确诊。近几年来,随着我国奶牛饲养量的扩大,集约化程度不断提高,再加上大量饲喂精料,盲目追求高产,奶牛真胃变位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因此,人们对本病的认识也不断深化。尤其是我国大中城市的近郊区,该病的发病率很高。个别地区发病率达8%-10%,其中产后发病的高达85%以上,给奶牛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尽管国内外学者对该病研究报道很多,但多限于诊断和治疗的研究,有关病因和发病学的研究极少,发病机理尚不完全清楚,每年仍有大量奶牛产奶量下降甚至死亡。部分治愈的奶牛仍可复发本病或者是治愈后产奶量持续低下。基于此点,有必要对该病开展深入研究。本文以真胃左方变位为主,综述其发病原因、发病机制、临床诊断要点和治疗方法,以供兽医工作者和研究人员参考。

关 键 词:奶牛养殖业  真胃变位  真胃左方变位  兽医工作者  集约化程度  发病原因  诊断要点  发病率  黑白花奶牛  消化机能
本文献已被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