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黄土丘陵区人工与自然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研究--以安塞县为例
引用本文:卜耀军,温仲明,焦峰,焦菊英.黄土丘陵区人工与自然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研究--以安塞县为例[J].水土保持研究,2005,12(1):4-6.
作者姓名:卜耀军  温仲明  焦峰  焦菊英
作者单位:1.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陕西,杨陵,712100
2.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陕西,杨陵,712100
基金项目: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KZCX3-SW-421);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人才培养计划项目(B2201290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301029)资助
摘    要:选取4个物种多样性指数对黄土丘陵区(安塞)主要的天然及人工群落物种多样性进行了研究,试图讨论植被恢复重建途径与物种多样性的关系。结果表明:处于植被自然恢复阶段的群落其物种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均在演替的第三阶段较高;人工灌木群落的多样性指数和丰富度指数都要大于人工草本群落,但是人工草本群落的均匀度指数要比人工灌木群落大;同样.天然植物群落比人工植物群落的均匀度指数小,但其物种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均高于人为干预的人工植物群落。

关 键 词:黄土丘陵区  植被恢复重建途径  物种多样性
文章编号:1005-3409(2005)01-0004-03
修稿时间:2004年10月8日

Research on Bio-diversity of Artificial and Natural Plant Communities in Loess Hilly Region--Taking Ansai County As an Example
Abstract:
Keywords:
本文献已被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