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野鲤种质鉴定及资源修复技术研究
引用本文:闫春梅,郑伟,张雅斌,毛瑞鑫,李忠强,刘慧吉,李秀颖,陈伟强.野鲤种质鉴定及资源修复技术研究[J].水产科技情报,2015,42(1):30-35.
作者姓名:闫春梅  郑伟  张雅斌  毛瑞鑫  李忠强  刘慧吉  李秀颖  陈伟强
作者单位:吉林省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春 130033
基金项目:国家科技基础条件水产种质资源平台资助(2014DKA30470);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20080210)。
摘    要:为了保护野鲤(Cyprinus carpio Linnaeus)优良的种质资源,修复和增加天然水域野鲤的资源量,进行了野鲤人工增殖放流研究。自2009年至2012年,共采捕野鲤亲鱼3批,每批随机抽取30尾进行生物学及遗传学鉴定。对经过生物学鉴定初步确定为野鲤的亲本提取基因组DNA,设计微卫星引物17对,进行聚合酶链式反应(PCR),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PCR结果,利用Popgen32软件计算出4个群体的微卫星座位分析检测值。检测结果显示,平均观测杂合度为0.544 1~0.656 3,平均期望杂合度为0.636 2~0.656 6,有效等位基因数为2.918 2~3.012 4,平均多态信息含量为0.572 8~0.588 5,群体间相似系数在0.874 7以上,说明这几个群体属于高度多态,相似性较高。聚类分析结果显示,黑龙江野鲤(HLJL)与鸭绿江野鲤(YL1)、牡丹江大山水库野鲤(YL2)的遗传距离较小,亲缘关系较近。选取与HLJL亲缘关系最近的群体进行亲鱼培育,至2012年已形成全人工繁殖群体。2009~2012年共培育可放流野鲤鱼苗825万尾。

关 键 词:野生鲤  种质鉴定  遗传学性状鉴定  资源修复  增殖放流
点击此处可从《水产科技情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水产科技情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