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人为能量投入对农田生态系统净初级生产力的影响——以鲁西南地区为例
引用本文:周美华,苏本营,许宏,苏华,姜东,李永庚.人为能量投入对农田生态系统净初级生产力的影响——以鲁西南地区为例[J].中国农学通报,2013,29(26):124-131.
作者姓名:周美华  苏本营  许宏  苏华  姜东  李永庚
作者单位:[1]南京农业大学农业部南方作物生理生态重点实验室,南京210095 [2]四川农业大学农业部西南作物生理生态与耕作重点实验室,成都611130 [3]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植被与环境变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93
基金项目: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项目“浑善达克沙地牧鸡增汇潜力研究与试验示范”(XDA05070102); 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中国北方草地‘以禽代畜’生态经济示范工程”(KZCX2-YW-Q1-13); “973”项目“退化沙地草地植被重建的人工设计及机理”(2007CB106804)
摘    要:为了确定影响农田生态系统固碳能力的影响因子,在收集2000—2006年鲁西南地区农业生产统计数据的基础上,分析了该地区农田人为能量投入现状,并利用回归和逐步回归的方法研究了鲁西南地区人为能量投入对农田生态系统净初级生产力(NPP)的影响。结果表明:鲁西南地区农田人为能量投入中农膜的投入逐年增加,由2000年的14.6 kg/hm2增长到2006年的20.5 kg/hm2;化肥投入相对稳定(1200~1300 kg/hm2),但总量仍增加;农药的投入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2004年达到最高(11.03 kg/hm2);排灌机械、农用车辆的投入呈增长趋势,而单位面积劳动力的投入不断下降,2006年与2000年相比约减少0.65人/hm2。该地区农田生态系统NPP存在着东高西低的空间分布格局,历年均以东部(枣庄、济宁)高,平均NPP分别为616 g C/(m2?a)和588 g C/(m2?a),西部(菏泽)低,仅有448 g C/(m2?a);年际间呈现一定的波动性,但整体呈上升趋势。该地区农田NPP主要受人为能量投入的影响而与温度和降水的关系不大。单位面积化肥使用量、单位面积农膜使用量和农田灌溉比例在逐步回归模型中可以解释本区农田NPP方差的74.6%。因此,化肥、农膜、有效灌溉比等人为能量投入是影响该地区农田NPP提升的主要因素。

关 键 词:发展趋势  发展趋势  
收稿时间:2012/5/28 0:00:00
修稿时间:2012/7/30 0:00:00
本文献已被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农学通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农学通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