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苦菜的人工驯化栽培及保健功能
引用本文:郑积荣,朱加进.苦菜的人工驯化栽培及保健功能[J].中国种业,2006(8):53-54.
作者姓名:郑积荣  朱加进
作者单位:1. 浙江省杭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蔬菜研究所,310023
2. 浙江大学农业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
摘    要:苦菜,学名败酱草(Patrinia villosa(Thunb.)Juss),为败酱科植物,是人们喜食的一种多年生野生蔬菜,也是一种常用的草药。它不但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而且还有清热解毒、抗便秘防腹泻等医药功能。苦菜适应性很强,在田间、路旁均能生长。苦菜在浙江省永嘉县已人工栽培成功,目前该县栽培面积达167hm^2,平均667m^2产量4000kg,最高可达6000kg,年总产达万吨以上。若采用保护地人工栽培,可比露地早上市40~50d,并实现周年生产和周年供应。然而,除永嘉县外,其他地方的苦菜主要以野生为主,人工栽培很少,且产地大多是分散的、零星的,还没有形成规模化、集约化的生产。而且采收时间集中,产量不稳定,因此苦菜的品种有待进一步驯化,苦菜的繁殖及栽培技术有待进一步改正、优化和提高。

关 键 词:人工驯化栽培  苦菜  保健功能  人工栽培  野生蔬菜  周年生产  营养价值  清热解毒
修稿时间:2006年6月5日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种业》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种业》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