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强化栽培条件下杂交稻的分蘖构成及其成穗特性
引用本文:闵昌宇.强化栽培条件下杂交稻的分蘖构成及其成穗特性[J].上海农业科技,2008(2):31-32.
作者姓名:闵昌宇
作者单位:上海市南汇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201300
摘    要:强化栽培是否具有巨大的增产潜力及其适应性,目前仍有较多争议之处,如强化栽培所提倡的超稀植和生产应用中低分蘖成穗之间矛盾突出.在种植密度与分蘖成穗及产量的关系问题上,有专家认为种植密度下降、每穴分蘖数增加、最高分蘖期推迟、有效分蘖期延长,也有专家研究认为稀植虽能延长有效分蘖期,但对最高分蘖期影响不大,且都认为前期发生的分蘖成穗高,后期发生的分蘖成穗低.在水稻分蘖构成及其成穗与产量的关系上,有专家研究认为,水稻存在中部蘖位优势>下部蘖位>上部蘖位的规律,中部蘖具有更大的增长潜力,各级分蘖的成穗特性对产量的贡献与密度的关系较大,种植密度增加,分蘖成穗和产量主要来自主茎和一次分蘖,种植密度下降,主茎对分蘖成穗和产量的贡献下降,二次分蘖和三次分蘖的作用明显增加,特别是二次分蘖.本文主要探讨强化栽培条件下杂交稻的分蘖构成及其成穗特性,特选"申优1号"和"秋优金丰"为材料,研究强化栽培在不同密度条件下,杂交稻各级分蘖的发生特点、成穗规律及其对产量的影响,以期为杂交水稻强化栽培的群体调控提供依据.

关 键 词:水稻强化栽培  栽培条件  杂交稻  构成  群体调控  对产量的影响  成穗规律  发生特点  不同密度  材料  金丰  秋优  作用  主茎  成穗特性  增长潜力  下部  优势  蘖位  存在
修稿时间:2007年12月26
本文献已被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