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江苏省滨海盐碱地籼粳杂交稻产量优势形成特征
引用本文:耿孝宇,张翔,刘洋,左博源,朱旺,马唯一,汪璐璐,孟天瑶,高平磊,陈英龙,许轲,戴其根,韦还和.江苏省滨海盐碱地籼粳杂交稻产量优势形成特征[J].作物学报,2024(5):1253-1270.
作者姓名:耿孝宇  张翔  刘洋  左博源  朱旺  马唯一  汪璐璐  孟天瑶  高平磊  陈英龙  许轲  戴其根  韦还和
作者单位:1. 江苏省作物遗传生理重点实验室/江苏省作物栽培生理重点实验室/江苏省粮食作物现代产业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农业农村部盐碱土改良与利用(滨海盐碱地)重点实验室/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华东中心/扬州大学水稻产业工程技术研究院/扬州大学;2. 扬州大学教育部农业与农产品安全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扬州大学农业科技发展研究院/扬州大学
摘    要:旨在探明滨海盐碱地大田条件下籼粳杂交稻产量优势形成特征。2021—2022年,在江苏省滨海盐碱地择取中度盐碱地(medium saline-alkali soil, MS,土壤电导率平均2.7 dS m–1)和重度盐碱地(high saline-alkali soil, HS,土壤电导率平均7.2 dS m–1)两类典型田块,以籼粳杂交稻(甬优2640和甬优4949)、常规粳稻(南粳9108和淮稻5号)、杂交籼稻(丰优香占和Y两优372) 3种类型水稻品种为试材,探究实地条件下盐胁迫对不同类型品种产量及其形成特征的影响。与中度盐碱地相比:(1)重度盐碱地下各类型品种的穗数、每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均显著低于中度盐碱地。中度和重度盐碱地下,籼粳杂交稻的产量均显著高于常规粳稻和杂交籼稻,这主要是由于其较高的每穗粒数。(2)重度盐碱地下各类型品种关键生育期(拔节、抽穗和成熟期)的群体茎蘖数及茎蘖成穗率均显著下降。中度和重度盐碱地下,常规粳稻和杂交籼稻关键生育期的群体茎蘖数及茎蘖成穗率均高于籼粳杂交稻。(3)重度盐碱地下各类型品种关键生育期的干物重均...

关 键 词:滨海盐碱地  水稻  籼粳杂交稻  产量形成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