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机采模式宽窄行距变化对海岛棉产量形成的影响
作者姓名:徐金虹  郭仁松  吴晓东  林涛  田立文  徐海江  王亮  郑子漂  崔建平
作者单位:阿瓦提县农业技术推广站,新疆 阿瓦提,843200;疆新疆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农业部荒漠绿洲作物生理生态与耕作重点实验室,新疆 乌鲁木齐,830091;新疆农业大学,新疆 乌鲁木齐,843200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自治区科技支疆;自治区重点研发计划项目
摘    要:在新疆生态条件下,研究机采配置模式对海岛棉产量形成的影响,设置(宽行距+窄行距)行距为(66+10)cm、(69+7)cm、(72+4)cm三种机采棉配置模式,以M1、M2、M3表示,研究不同机采配置模式下土壤含水量、叶面积指数(LAI)、干物质积累以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机采棉不同配置模式对生育进程的影响不明显,LAI在整个生育期内呈单峰曲线变化,盛铃期达到峰以M1值最高为4.5,较M2、M3提高27.5%、73.1%,且M1后期LAI值下降缓慢。干物质积累量生育前期差异不明显,盛花期后差异显著,以M2最高,至吐絮期较M1、M3高21.6%、28.6%。棉花产量以M1最高,较M2、M3提高25.3%、22%,主要是单株结铃数和单铃重增加。综合分析,M1机采配置模式有利于海岛棉生长发育和产量提高。

关 键 词:海岛棉  机采模式  行距配置  产量  新疆
本文献已被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