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感染对鸡细胞模式识别受体及抗病毒基因转录的影响
引用本文:欧阳伟,王永山,王晓丽,夏兴霞,潘群兴,毕振威,诸玉梅,董晨红,张海彬.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感染对鸡细胞模式识别受体及抗病毒基因转录的影响[J].中国预防兽医学报,2015(2):83-88.
作者姓名:欧阳伟  王永山  王晓丽  夏兴霞  潘群兴  毕振威  诸玉梅  董晨红  张海彬
作者单位: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兽医研究所农业部兽用生物制品工程技术重点实验室/国家兽用生物制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南京农业大学动物医学学院;江苏省动物重要疫病与人兽共患病防控协同创新中心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272537;31302070);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BK2014381;BK2012787);江苏省农业科技自主创新基金[CX(13)5040]
摘    要:为研究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感染对鸡细胞模式识别受体(PRRs)及天然免疫抗病毒基因转录的影响,本实验分别采用IBDV弱毒感染DT40细胞和强毒感染SPF鸡,以荧光定量RT-PCR(q RT-PCR)检测感染细胞和法氏囊组织中PRRs(TLR2、TLR3、TLR4、TLR7、MDA5和LGP2)及天然免疫抗病毒基因(IPS-1、IRF3、PKR、OAS、Mx)的m RNA转录变化。在IBDV感染DT40细胞的2 h到24 h内,ch MDA5、ch TLR3、ch LGP2、IRF3、PKR、OAS、Mx的转录水平显著上升,分别为324、22、61、29、16、225 000和18 700倍。当采用si RNA分别敲除DT40细胞中ch MDA5、ch TLR3和ch LGP2时,IPS-1、IRF3、PKR、OAS和Mx在IBDV感染后的2 h到24 h差异变化不显著。在IBDV感染SPF鸡法氏囊组织细胞中,ch MDA5和ch TLR3的表达显著降低,而ch LGP2表达无显著差异,IRF3、PKR、OAS和Mx的转录水平显著上升。TLR4和TLR7在IBDV的体外和体内感染试验中均未检测到,而IPS-1在IBDV的体外和体内感染试验中均变化不显著。本实验结果表明,ch MDA5、ch TLR3和ch LGP2在识别IBDV的感染中起着关键作用,IBDV感染严重抑制了PRRS ch MDA5和ch TLR3的转录,并且提示其抑制作用在体内与体外可能存在不同的分子机制。

关 键 词: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  模式识别受体  天然免疫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