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鸭梨内在品质与低O_2高CO_2诱导组织褐变的关系初探
引用本文:杜艳民,杭 博,王文辉,贾晓辉,王志华,佟 伟.鸭梨内在品质与低O_2高CO_2诱导组织褐变的关系初探[J].保鲜与加工,2015,15(6):28-34.
作者姓名:杜艳民  杭 博  王文辉  贾晓辉  王志华  佟 伟
作者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
基金项目:国家梨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CARS-29-19)
摘    要:为研究鸭梨可溶性固形物(SSC)等内在品质对其组织褐变发生的影响,进而为鸭梨组织褐变采前防控技术提供理论依据,利用K-BA100R型无损水果糖度检测仪,按SSC高低对鸭梨进行分级,贮于0℃环境中,分别采用1%O2+10%CO2浓度的气体进行诱导褐变处理15 d和30 d,分析鸭梨果实采后品质与其组织褐变的关系。结果表明,诱导处理30 d,鸭梨果皮和果肉褐变指数与SSC分别呈极显著(R=0.999,R=0.992)正相关,与果实单果重呈显著(R=0.965,R=0.959)正相关,与可滴定酸(TA)含量呈显著负相关(R=-0.958,R=-0.966)。随着诱导时间的延长,果实组织褐变程度越重,TA和VC含量下降明显,且鸭梨果皮、果肉和果心组织的细胞膜透性增大。同时,在鸭梨果皮组织中,N、Ca和B元素的含量越高,则果皮无褐变或褐变程度较轻;在果肉和果心组织中,无褐变或褐变相对较轻的果实,其K和B元素含量较高;褐变程度较重的果实,其组织中的Ca含量较低。表明鸭梨果实的TA与VC含量及K、B、Ca等元素含量与其组织褐变关系密切,提高鸭梨果实的内在品质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褐变的发生,而SSC含量与高CO2伤害型黑心病的发生程度无明显规律。

关 键 词:鸭梨  可溶性固形物含量  内在品质  组织褐变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保鲜与加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保鲜与加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