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香蕉真菌性叶斑病病原种群结构季节性变化研究
引用本文:林善海,黄思良,岑贞陆,覃丽萍,黎起秦,付,岗.香蕉真菌性叶斑病病原种群结构季节性变化研究[J].南方农业学报,2012,42(10):1212-1216.
作者姓名:林善海  黄思良  岑贞陆  覃丽萍  黎起秦    
作者单位:(1 中国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中心/广西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 南宁 530007 2广西大学农学院 南宁 530005 3 南阳师范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河南 南阳 473061 4 广西农业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南宁 530007)
基金项目:广西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桂科自0728071)
摘    要:【目的】研究香蕉叶斑病病原真菌种群结构的季节性变化,为香蕉叶斑病的流行学研究和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09年6~10月,对南宁市金陵镇第1年生香蕉的真菌性叶斑病病原随机抽样,检测单个病斑的病原菌,并分析每个时期病原菌的种群结构。【结果】南宁市金陵镇香蕉真菌性叶斑病病原至少有9种,主要病原为香蕉暗双孢菌(Cordana musae)。叶斑病类型以单一病原侵染为主,其独立侵染的检出率随着季节的变化呈先升后降趋势,最高峰(8月15日)达88.8%;复合侵染的叶斑病类型以两种病原共同侵染居多,检出率的变化趋势与单一病原相反;除Alternaria musae和Pestalotiopsis menezesiana外,其他7种病原之间可共同侵染香蕉;Cordana musae的总检出率呈振幅式上升,最高检出率达92.8%。【结论】季节变化是影响香蕉真菌性叶斑病病原种群结构的一个主要环境因子。Cordana musae是田间香蕉真菌性叶斑病病原菌的优势种,建议香蕉叶斑病的防治主要针对由Cordana musae引起的灰纹病。

关 键 词:香蕉  叶斑病  病原种群  季节变化  香蕉暗双孢菌  复合侵染
点击此处可从《南方农业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南方农业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