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基于碳足迹的安徽省农田生态系统碳源/汇时空差异
摘    要:【目的】研究安徽省碳源/汇时空动态变化规律及其碳足迹空间聚集特征,为安徽省持续推进农业低碳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安徽省2008—2016年的农业投入品和农作物生物总量等相关统计数据,采用碳排放系数法计算安徽省的碳源/汇及其碳足迹,并利用ArcGIS和Geoda软件,运用空间可视化和空间自相关分析安徽省16个设区市9年间的碳源/汇时空特征与碳足迹在空间聚集上的表现。【结果】(1)安徽省的碳排放强度以黄山市、宿州市为主要贡献城市,总体上形成"南北高,中部低,两翼平衡"的基本格局,而碳吸收强度表现出以阜阳和蚌埠为主要贡献城市的"两头重,中间轻"的基本表征。(2)安徽省农田生态系统的碳排放在研究年限内表现出下降趋势,但碳吸收的变化呈不规律性,土地动态利用度的变更是其主要原因之一。【结论】安徽省的碳排放强度和碳吸收程度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农田生态系统的碳足迹小于区域生态承载力,且具有空间自相关性,农业低碳化较好的城市对周围城市有一定的带动作用。建议在贯彻落实《安徽省绿色发展行动实施方案》的基础上,科学规划减排方案,因地制宜发展低碳农业,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进一步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