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基于ITS序列分析传统轮作对参田土壤真菌群落组成及多样性的影响
引用本文:郭瑞齐,管仁伟,李红霞,林慧彬.基于ITS序列分析传统轮作对参田土壤真菌群落组成及多样性的影响[J].江苏农业科学,2022(20):240-245.
作者姓名:郭瑞齐  管仁伟  李红霞  林慧彬
作者单位:山东省中医药研究院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编号:2017YFC1701500、2017YFC1701502、2017YFC1701504、2017YFC1702701);;山东省中医药科技发展计划(编号:2019-0988、2019-0987);
摘    要:评估传统轮作方式对西洋参参田土壤中真菌群落的影响,为研究老参田土壤改良制定合理轮作提供依据。采用基因间隔序列(ITS)测序分析新茬地西洋参采收后大田土(A组)、轮作1年大田土(B组)、轮作2年大田土(C组)、未种植过西洋参的大田土(D组)土壤真菌群落结构组成差异,采用FUNGuild解析大田土壤真菌群落功能。结果表明,随着传统轮作年限的增加,大田土壤真菌群落整体多样性及丰富度渐次增加。测序结果表明,子囊菌门(Ascomycota)是西洋参大田土壤真菌群落中的优势菌门,在各组土壤中所占比例约为50%。毛壳菌属(Chaetomium)、镰刀菌属(Fusarium)、被孢霉属(Mortierella)、Saitozyma、unclassified_f_Chaetomiaceae为老参田土壤优势属,随着轮作年限的增加,优势菌门和优势属门丰度出现一定的差异。西洋参老参田土壤真菌以腐生型为主,其次是病原菌型,菌群功能呈现渐次性变化。新茬大田土与传统轮作参田土壤中微生物组成和结构均具有明显差异,对于探究参田土壤改良种植具有理论指导意义,也为建立西洋参与农作物的合理轮作制度提供了试验数据。

关 键 词:西洋参  高通量测序  真菌群落  传统轮作  多样性分析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