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花生褐斑病菌侵染对不同抗性花生活氧代谢及防御酶的影响
引用本文:林英,张海东,谢瑾卉,刘欣宇,臧超群,于舒怡,黄玉茜,梁春浩.花生褐斑病菌侵染对不同抗性花生活氧代谢及防御酶的影响[J].湖北农业科学,2018(16).
作者姓名:林英  张海东  谢瑾卉  刘欣宇  臧超群  于舒怡  黄玉茜  梁春浩
作者单位:辽宁省农业科学院;沈阳农业大学
摘    要:开展了3个不同抗性花生品种经花生褐斑病菌(Cercospora arachidicola Hori)胁迫后O2-、MDA含量和防御酶系含量变化的测定,分析其与品种抗病性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供试花生品种接种褐斑病菌1~15 d内,O2-和MDA含量均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对O2-含量而言,粤油7号9 d达到最大值,花育20号7 d达到最大值,鲁花11号5 d达到最大值;对MDA含量而言,粤油7号9 d达到最大值,花育20号9 d达到最大值,鲁花11号13 d达到最大值。接种病菌后叶片中CAT、SOD、POD、PAL和PPO的含量对比分析表明,鲁花11号最高,花育20号次之,粤油7号最低;3种花生品种受侵染后病情指数与防御酶含量均呈负相关,且SOD及PAL含量在抗病品种和感病品种间存在显著差异。表明花生褐斑病菌侵染后,叶片内氧阴离子及MDA暴发时间和含量变化与花生品种抗性密切相关,抗性越强的花生品种应答时间越迅速,叶片细胞遭受破坏越小,细胞功能丧失越少;不同花生品种对褐斑病抗性水平存在差异,褐斑病菌胁迫可引起花生叶片防御酶活性及抗氧化物质含量变化,且抗性越强的花生品种防御酶含量越高;SOD和PAL含量可作为鉴定花生对褐斑病抗性的生理生化指标。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