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基于多源渔获量数据的南海北部短尾大眼鲷可捕资源量评估
引用本文:梁耀威,冯波,李美霖,孙钰,李忠炉.基于多源渔获量数据的南海北部短尾大眼鲷可捕资源量评估[J].中国水产科学,2024,31(3):332-342.
作者姓名:梁耀威  冯波  李美霖  孙钰  李忠炉
作者单位:广东海洋大学水产学院, 广东 湛江 524088 ;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湛江), 广东 湛江 524025 ;广东省南海深远海渔业管理与捕捞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广东 湛江 524088;广东海洋大学水产学院, 广东 湛江 524088 ;广东省南海深远海渔业管理与捕捞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广东 湛江 524088;广东海洋大学水产学院, 广东 湛江 524088 ;粤西热带海洋生态环境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广东 湛江 524088;广东海洋大学水产学院, 广东 湛江 524088 ;广东省南海深远海渔业管理与捕捞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广东 湛江 524088 ;粤西热带海洋生态环境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广东 湛江 524088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2022YFD2401305); 粤西热带海洋生态环境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资助项目; 广东省南海深远海渔业管理与捕捞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配套经费项目.
摘    要:为探明南海北部短尾大眼鲷(Priacanthus macracanthus)资源的利用状况, 利用2008—2020 年南海北部渔港分层抽样调查获得的多源渔获量数据, 分析各作业方式分功率段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PUE), 基于6 种剩余产量模型估算短尾大眼鲷最大可持续产量(MSY), 按照决策原则和图解法估算总允许捕捞量(TAC), 基于Kobe 图判断短尾大眼鲷资源利用状况。结果表明, 短尾大眼鲷的拖网年捕捞量占比最高, 平均为79.36%; 近10 年其捕捞量整体呈现波动下降趋势; 3 种剩余产量模型对短尾大眼鲷CPUE 数据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MAPE<100%), 估算的MSY 范围为(2.5~3.2)×104 t, 平均为2.9×104 t; TAC 范围为(2.4~3.0)×104 t, 平均为2.7×104 t;Kobe 图表明南海北部短尾大眼鲷资源处于安全限度内, 近年来未发生过度捕捞。

关 键 词:南海北部    短尾大眼鲷    剩余产量模型    最大可持续产量
收稿时间:2023/12/12 0:00:00
修稿时间:2024/2/18 0:00:00

Assessment of catchable biomass of red bigeye, Priacanthus macracanthus in the northern South China Sea based on multisource catch Data
LIANG Yaowei,FENG Bo,LI Meilin,SUN Yu,LI Zhonglu.Assessment of catchable biomass of red bigeye, Priacanthus macracanthus in the northern South China Sea based on multisource catch Data[J].Journal of Fishery Sciences of China,2024,31(3):332-342.
Authors:LIANG Yaowei  FENG Bo  LI Meilin  SUN Yu  LI Zhonglu
Abstract:
Keywords: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水产科学》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水产科学》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