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1982年安徽省沿江棉区红铃虫为害损失试验
作者单位:安徽省安庆地区植保站
摘    要:我站按《长江流域棉区红铃虫为害损失和防治指标研究》协作组的计划方案,1982年在东至县大渡口建立试验点,侧重进行为害损失测定方法的探讨。1、一、二、三代红铃虫田间百株累计卵量分别是306粒、820粒和3628粒;侵入成活率分别为73.81%、41.51%和34.78%;卵量与活虫之比分別为7.90:1、5.52:1和8.58:1。2、标记第一代虫花780朵、与虫花同节位花期一致的健花852朵,脱落率分别为80.92%和35.15%。虫花脱落比健花高45.77%,但对棉株成铃结构和结铃数不仅无影响,相反,前期伏桃和伏前桃还增加0.34个,全年平均增加0.06个。3、二、三代红铃虫、单铃虫道数、活虫数与僵辦率、皮棉质量呈正相关,与单铃重呈负相关。二、三代红铃虫造成的单铃虫蛀籽率与单铃重呈负相关。当地第二代红铃虫单铃侵入孔3~5个的青铃为45%,三代为49%,在产量方面所造成的损失,籽棉损失分别为40.6斤和3.9斤,皮棉损失分别为18.1斤和2.8斤。4、目前,将二、三代单铃虫道数压低到0.3——0.4个,可以使全年经济损失由17.4%降低3.57%,与历史资料对比,相当于当地田间二代百株累计卵量110粒左右所造成的损失。所以初步认为将单铃虫道0.3—0.4定为允许为害下限比较合适。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