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黄土土质对溅蚀特征的影响
引用本文:刘柏玲,蔡强国,史志华,孙莉英,盛贺伟.黄土土质对溅蚀特征的影响[J].水土保持研究,2016(5):1-6.
作者姓名:刘柏玲  蔡强国  史志华  孙莉英  盛贺伟
作者单位:1.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陆地水循环及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北京100101;华中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武汉430070;2.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陆地水循环及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北京,100101;3. 华中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武汉,430070;4.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早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陕西杨凌,712100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1471229,41271304),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资助项目(A314021402-1518)
摘    要:土壤质地是土粒溅蚀量及溅出方式的重要影响因素。以黄土高原4种土壤(土、黑垆土、砂黄土、黄绵土)为试验用土,通过人工模拟降雨试验研究了黄土土质对溅蚀量、溅出土粒颗粒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1)溅蚀量随降雨历时增加呈幂函数趋势增加。降雨开始时溅蚀量取决于土表松散颗粒含量及土粒均匀程度。随后溅蚀量增加速率则取决于黏粒(0.002mm)、细粉粒(0.002~0.02mm)及吸湿性黏土矿物含量,二者综合作用使得溅蚀量增加幅度减小。(2)溅蚀过程中溅出土粒的粒径组成决定于供试土壤的颗粒组成,0.25mm颗粒含量高的土壤溅出土粒粒径分布均匀,而0.25mm颗粒含量低的土壤溅出土粒集中分布于粗粉粒、细砂粒粒级内。(3)通过溅出土粒实际与原始颗粒含量的比值可判断土壤颗粒溅出方式。供试土壤黏粒、细粉粒、粗粉粒(0.02~0.05mm)的实际与原始颗粒含量比值1,均以团粒形式溅出,不受土壤类别影响;而土、黑垆土砂粒的实际与原始颗粒含量的比值1,以团粒形式溅出;砂黄土、黄绵土土壤砂粒实际与原始颗粒含量比值≈1,以单粒形式溅出。

关 键 词:溅蚀  黄土土质  粒径分布  颗粒溅出方式

Effects of Loess Soil Texture on Raindrop Splash
Abstract:
Keywords:raindrop plash  loess soil texture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  the form of particle splash out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