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石斑鱼PPAR-δ基因SNP位点和单倍型与抗虹彩病毒和神经坏死病毒抗性的关联
引用本文:黄健玲,杨子敏,王雨欣,李鑫帅,刘翠瑜,陈锦鹏,秦启伟,杨敏.石斑鱼PPAR-δ基因SNP位点和单倍型与抗虹彩病毒和神经坏死病毒抗性的关联[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2023,44(3):391-401.
作者姓名:黄健玲  杨子敏  王雨欣  李鑫帅  刘翠瑜  陈锦鹏  秦启伟  杨敏
作者单位:海洋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粤港澳高校联合实验室/华南农业大学 海洋学院, 广东 广州 510642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U20A20102,311021006);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2019A1515011747);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实验室珠海实验室创新群项目(311021006);中国农业科学研究体系(CARS-47-G16)
摘    要:【目的】获得石斑鱼Epinephelus spp.抗病分子标记,选育石斑鱼抗病品系以解决石斑鱼病害频发的问题。【方法】基于免疫基因PPAR-δ的基因组DNA序列开展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位点筛选,并对这些位点分别进行石斑鱼虹彩病毒(Singapore grouper iridovirus, SGIV)和神经坏死病毒(Red-spotted grouper nervous necrosis virus, RGNNV)抗性的关联分析。【结果】在SGIV感染的易感组和抗感组样品中共筛查到9个SNP位点,均位于内含子中;多态信息含量(Polymorphism information content, PIC)的范围为0.177~0.375,其中,SNP-S1(g.940T>A)属于低度多态(PIC<0.25),其余SNP位点属于中度多态(0.25≤PIC<0.50);关联分析结果显示,SNP-S7(g.4595T>A)基因型频率在SGIV易感组和抗感组中存在显著差异分布(P<0.05),SNP-S7的...

关 键 词:石斑鱼  虹彩病毒  神经坏死病毒  SNP  PPAR-δ基因
收稿时间:2022/3/11 0:00:00
点击此处可从《华南农业大学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华南农业大学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