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牦牛放牧率对江河源区混播禾草地上初级生产量及种间竞争力的影响
引用本文:董全民,赵新全,马玉寿,代勇,李有福.牦牛放牧率对江河源区混播禾草地上初级生产量及种间竞争力的影响[J].中国草地,2005,27(2):1-8.
作者姓名:董全民  赵新全  马玉寿  代勇  李有福
作者单位:[1]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青海西宁810002//青海省畜牧兽医科学院,青海西宁810003 [2]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青海西宁810002 [3]青海省畜牧兽医科学院,青海西宁810003 [4]青海省果洛州草原站,青海814000
摘    要:在江河源区2龄混播禾草草地(垂穗披碱草 星星草)上牦牛放牧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放牧率的增加,在生长期内不同功能群地上净初级生产量和总地上初级生产量均出现了单峰曲线变化,即“S”型变化趋势;总的地上净初级生产量和垂穗披碱草地上净初级生产量对放牧率的变化很敏感,且随着放牧率的增加,峰值出现日期提前;其它禾草和星星草的峰值对放牧率的变化不很敏感;莎草类和杂草类对放牧率的变化比较敏感。随放牧率的增加,地上现存量和总地上初级生产量的峰值下降,且达到峰值的时间提前。在整个放牧期(植物生长期),重度放牧的RYT值均小于1,表明重度放牧使垂穗披碱草和星星草一直处于拮抗状态,其它各处理组在生长中后期也处于拮抗状态;不同放牧率(包括对照)下垂穗披碱草的竞争力强于星星草,垂穗披碱草因其高度和发达而较深的根系成为竞争的优胜者。

关 键 词:牦牛放牧率  混播禾草草地  种间竞争力  地上净初级生产量  江河源区
本文献已被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