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封育对宁夏东部风沙区荒漠草原植物群落特征及其稳定性的影响
引用本文:陶利波,于双,王国会,高晓荣,许冬梅.封育对宁夏东部风沙区荒漠草原植物群落特征及其稳定性的影响[J].中国草地学报,2018(2).
作者姓名:陶利波  于双  王国会  高晓荣  许冬梅
作者单位:宁夏大学农学院;西北土地退化与生态恢复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摘    要:以宁夏东部风沙区封育的退化荒漠草原为研究对象,采用空间梯度代替时间梯度的方法,对未封育、封育6年、9年和13年的草地植物群落特征及稳定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各封育年限草地植被密度和盖度差异不显著,封育9年的草地高度和生物量显著高于其他封育年限及未封育草地(P0.05)。封育草地恢复演替过程中物种相对优势地位发生变化,未封育和封育13年的草地以牛枝子(Lespedeza potaninii)、短花针茅(Stipa breviflora)和猪毛蒿(Artemisia scoparia)优势度较大;封育6年和9年的草地以蒙古冰草(Agropyron mongolicum)优势度最大,重要值显著高于未封育和封育13年的草地(P0.05)。封育9年的草地物种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和Simpson指数显著低于其他封育年限及未封育草地(P0.05)。封育9年的草地植物群落稳定性比值与稳定点20/80最为接近。综合考虑植物群落结构及稳定性的变化,荒漠草原植被自然恢复演替在封育9年时出现转折。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