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含斑茅血缘的甘蔗回交后代遗传多样性SSR分析
作者单位:广东省科学院生物工程研究所,海南甘蔗育种场,农业农村部广东甘蔗种质资源与利用科学观测实验站,三亚,572025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广东省甘蔗种质资源库建设项目;广东省甘蔗剑麻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专项资金项目
摘    要:利用SSR分子标记对44个含斑茅血缘的甘蔗回交后代和38个常规甘蔗栽培种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在80对SSR引物中筛选出17对扩增带型清晰、多态性较好的引物,共扩增出40条多态性条带,每对引物的扩增条带数介于1~5条之间,平均2.4条。引物检测到的有效等位基因数(Ne)介于1~3.1,平均值为1.809 8;多态性信息量(PIC)介于0~0.611,平均值为0.307 9;Shanoon指数(I)介于0~1.238 2,平均值为0.591 2;Ne's基因多样性指数(H)介于0~0.677 8,平均值为0.357 4。82份试验材料之间的遗传相似系数介于0.425~0.975之间,平均值为0.679,含斑茅血缘甘蔗回交后代品系间的平均遗传相似系数为0.700,常规甘蔗栽培种间的平均遗传相似系数为0.673,而含斑茅血缘甘蔗回交后代与常规甘蔗栽培种间的平均遗传相似系数为0.666。采用非加权组平均法(UPGMA)聚类分析表明,在遗传相似系数为0.59处,所有材料被划分为2个类群,‘台糖95-8899’独成一类,其他81个材料划分为另外一个类群,定为A类群;在遗传相似系数0.612处,A类群被划分为2个亚类群,‘崖城03-191’独成一类,其余80个材料划分为另外一个亚类群。本研究基于SSR分子标记技术,揭示了含斑茅血缘的甘蔗回交后代的遗传多样性,为含斑茅血缘的甘蔗回交后代的杂交利用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关 键 词:甘蔗  斑茅(Saccharum  arundinaceum  Retz.)  遗传多样性  SSR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