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四个小黑麦品种抗叶锈病的遗传研究
引用本文:Jeffrey wilson,宋继学.四个小黑麦品种抗叶锈病的遗传研究[J].麦类作物学报,1991(2).
作者姓名:Jeffrey wilson  宋继学
摘    要:在四个小黑麦中鉴定的对叶锈培养菌7434-1-1T小种的遗传抗性,被选作潜在的小麦抗源基因。每个抗性小黑麦分别与感病小黑麦PI429007杂交,根据侵染型(IT)分离对其亲本、F_1、F_2和F_3代进行鉴评,确定各品种的抗性IT基因数及显性。抗性品种相互杂交,对F_2和F_3鉴评以便检测抗性基因的关系。对来自抗×感组合带有感病IT的F_8作出评价,确定长潜伏期基因的存在,因为这是慢锈抗性的一个重要因子。PI429120具有两个独立的不完全显性基因,它们在成株期共同授与(Confer)0;nIT。PI429155具有一个授与12cIT的不完全显性基因。PI429121表现0;1nIT,PI429215表现0;nIT。这些品种中有两个品种各有一个起主效作用的不完全显性基因和一个授与近似感病——中间型IT的加性微效基因。PI429121的微效基因是隐性的,PI429215的微效基因为部分显性。PI429120的基因与其它品种的基因是独立的。PI429215具有一个与PI429121相同的基因,这种微效基因与9个染色体图单位似有连锁关系。四个品种中,除了其抗性IT基因外,每个品种都具有一种数目未确定的长潜伏期部分隐性基因。这四个小黑麦品种无论作为小麦的叶锈抗源,还是作为低IT基因和慢锈抗性定向利用的范例,可能都是有用的。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麦类作物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麦类作物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