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牙鲆"鲆优2号"不同养殖地点生长和存活性状的基因型与环境互作分析
引用本文:李仰真,杨英明,刘洋,卢昇,吴垚磊,赵玉柱,马腾,程向明,程佳禹,陈松林.牙鲆"鲆优2号"不同养殖地点生长和存活性状的基因型与环境互作分析[J].水产学报,2020,44(3):429-435.
作者姓名:李仰真  杨英明  刘洋  卢昇  吴垚磊  赵玉柱  马腾  程向明  程佳禹  陈松林
作者单位: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农业农村部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重点实验室,山东青岛 266071;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海洋渔业科学与食物产出过程功能实验室,山东青岛 266237;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农业农村部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重点实验室,山东青岛 266071;唐山市鲆鲽鱼类养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唐山市维卓水产养殖有限公司,河北唐山 063202
基金项目: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ZR2016QZ003);山东省泰山学者攀登计划
摘    要:为比较牙鲆"鲆优2号"在不同养殖地区的生长和存活性能,实验利用连续多代对生长性状和抗迟缓爱德华氏菌病性状遗传参数评估和基因组选择的结果筛选出的亲本,建立28个"鲆优2号"家系,在河北(Site 1)和山东(Site 2)进行对比养殖试验,利用混合线性动物模型对生长和存活性状进行了基因型与环境互作分析。Site 1和Site 2的平均日增重分别为1.5和1.2 g/d,养殖成活率分别为81.4%和82.2%,"鲆优2号"在两个养殖地点的生长和抗病性能均表现优异。不同养殖环境间收获体质量和存活性状的遗传相关分别为0.57(<0.7)和0.82(>0.7),说明不同养殖环境间收获体质量存在显著的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但是不同养殖环境间存活性状的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不显著。研究表明,牙鲆"鲆优2号"新品种在不同养殖地点的生长和存活性能均表现良好,为保证良好的推广效果,需要对牙鲆的制种方案进一步优化,针对不同的养殖地区进行"鲆优2号"苗种生产,或培育具有普适性的"鲆优2号"苗种,保证在不同养殖环境下的快速生长和高存活率优势。

关 键 词:牙鲆  "鲆优2号"  生长  存活  遗传参数  基因型与环境互作
收稿时间:2019/8/16 0:00:00
修稿时间:2019/10/22 0:00:00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水产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水产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