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用花粉母细胞分带和端体研究小麦与偃麦草的亲缘关系
引用本文:徐利远,刘大钧.用花粉母细胞分带和端体研究小麦与偃麦草的亲缘关系[J].中国农业科学,1996,29(4):23-29.
作者姓名:徐利远  刘大钧
作者单位: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核技术研究所,成都 610066 南京农业大学农学系
基金项目:四川省育种攻关项目encetotheevolutionofdiploid-likechromosomepairinginpolyploid-likechromosomepairinginpolyploidspecies.Can.J.Genet.Cytol.1981a,23:287~3039DvorǎkJ.GenomerelationshipsamongElytrigia(=Agropyron)elongata,E.stipifolia"E.elong
摘    要: 对普通小麦与中间偃麦草杂种F#-1PMC MI(花粉母细胞中期I)染色体显带表明,1B~7B、4A染色体能根据带纹特征加以辨认,可以直接判断这些染色体的配对情况。对于A组和D组染色体,则采用端体作为配对标记,并结合PMC MI染色体显带技术,对其在杂种F#-1中的配对情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普通小麦与中间偃麦草杂种F#-1中,小麦的A组、B组、D组染色体的平均配对频率分别为24.59%、18.68%、28.67%,每个花粉母细胞平均有5.03条小麦染色体参加了配对,其中A组、B组、D组分别占1.72条、1.31条和2.0条。在杂种中至少有10个中间偃麦草染色体同亲配对形成5个二价体。这一结果表明:中间偃麦草中无A、B、D中任何一染色体组,但存在小麦染色体与中间偃麦草染色体配对。中间偃麦草自身可能有两组部分同源。采用花粉母细胞分带研究普通小麦中国春与长穗偃麦草的杂种F#-1代配对表明,小麦染色体1B~7B和4A在花粉母细胞中的配对频率平均为21.5%,1B~7B和4A 8条染色体平均有1.7条染色体参加配对。在小麦与中间偃麦草杂种F#-1代中有一种不配对的减数分裂类型,在减数分裂中期I两条染色单体可辨别清楚,从这种减数分裂中可获得不减数配子。

关 键 词:花粉母细胞N分带  染色体组  小麦  中间偃麦草  长穗偃麦草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农业科学》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农业科学》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