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南疆陆地棉杂种F2的遗传分析及遗传主效聚类
引用本文:郭宏,于霁雯,裴文锋,关永虎,李航,李长喜,刘金伟,王伟,王宝全,梅拥军.南疆陆地棉杂种F2的遗传分析及遗传主效聚类[J].作物学报,2023(3):608-621.
作者姓名:郭宏  于霁雯  裴文锋  关永虎  李航  李长喜  刘金伟  王伟  王宝全  梅拥军
作者单位:1. 塔里木大学农学院;2. 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棉花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摘    要:采用加性-显性及其与环境互作的遗传模型对298个陆地棉品种(系)及其884个F2组合在新疆南疆阿拉尔垦区4个产量性状和5个纤维品质性状2年的资料进行遗传分析,并对亲本的加性效应和显性效应进行了聚类,以明确各类品种(系)的育种利用价值。结果表明,在南疆陆地棉“矮(0.8~1.0 m)、密(225,000~300,000株hm-2)、早、膜”高密度种植模式下,298个亲本的加性效应被分为12类。第2类的23个品种(系)产量(除衣分外)和纤维品质性状的加性效应较高,可通过这类品种(系)间杂交较易获得产量性状和纤维品质性状兼优的后代。第8类品种(系)的纤维品质性状的加性效应较高,第4类品种(系)的产量性状加性效应较高,通过2类品种间杂交可以获得产量性状和纤维品质性状互补的后代。298个亲本的显性效应被分成了9类。第8类包括8个品种(系),其产量性状和纤维品质性状(除马克隆值外)的显性效应较高,可作为综合利用产量性状和纤维品质性状杂种优势兼优的一类亲本。产量性状的显性效应平均值较高的是第8类,第3类的纤维品质性状的显性效应较高。

关 键 词:陆地棉  F2  产量性状  纤维品质性状  加性-显性模型  聚类分析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