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铝诱导的茶树根系转录组变化分析
引用本文:黄丹娟,谭荣荣,陈勋,王红娟,龚自明,王友平,毛迎新.铝诱导的茶树根系转录组变化分析[J].茶叶科学,2019,39(5):506-520.
作者姓名:黄丹娟  谭荣荣  陈勋  王红娟  龚自明  王友平  毛迎新
作者单位:湖北省农业科学院果树茶叶研究所,湖北 武汉,430064;湖北省农业科学院植保土肥研究所,湖北 武汉,430064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6YFD0200900)、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专项(2018ZYYD009)、湖北省农科院青年科学基金(2018NKYJJ15)、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CARS-19)、湖北省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团队(2016-620-000-001-032)
摘    要:探讨茶树响应铝(Aluminum,Al)的基因调控网络和表达模式,确定一些关键候选基因,为茶树耐Al分子机制研究奠定基础。测定了0、0.2、1、2、4βmmol·L-1 5个Al3+浓度处理7βd的福鼎大白茶根系抗氧化酶活性和Al含量变化,并提取0βmmol·L-1(R0)、1βmmol·L-1(R1)和4βmmol·L-1(R4)3个浓度下的茶树根系总RNA,通过Illumina Hiseq Xten平台进行高通量转录组测序。结果表明,随着Al3+浓度的升高,根系POD(Peroxidase,过氧化物酶)活性逐渐下降,APX(Ascorbic acid peroxidase,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活性则逐渐升高。SOD(Superoxide dismutase,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在Al3+浓度为1βmmol·L-1时最高,CAT(Catalase,过氧化氢酶)活性在各处理间无显著差异。根系中Al含量随着Al3+浓度的升高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在Al3+浓度为1βmmol·L-1时达到最高。经筛选得到R1 VS R0,R4 VS R0,R4 VS R1的DEGs(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分别为1β894、2β439个和1β384个,显著上调(下调)的差异表达基因分别有733(1β161)、846(1β593)个和628(756)个。GO富集分析表明,3个处理组在生物学途径中富集最多的类别均为刺激响应。在分子功能和细胞组件方面,R1 VS R0和R4 VS R0富集最多的类别均为核酸结合转录因子活性和细胞外围,R4 VS R1富集最多的类别为氧化还原酶活性相关基因和膜区域。KEGG富集分析表明,R1 VS R0、R4 VS R0、R4 VS R1分别显著富集了29、41条和19条Pathway,它们包括转录因子、转运蛋白、植物-病原菌互作、苯丙烷生物合成途径等,鉴定到多个参与调控活性氧代谢、有机酸或金属转运蛋白、转录因子及细胞壁结构修饰等生理过程的基因在Al诱导后上调或抑制表达,显示这些基因与茶树耐Al分子机制密切相关。

关 键 词:茶树  Al  根系  差异表达基因  RNA测序
收稿时间:2019-05-21
本文献已被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茶叶科学》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茶叶科学》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