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不同密度四翅滨藜人工种群的分枝格局可塑性分析
引用本文:李昌龙,赵明,王玉魁.不同密度四翅滨藜人工种群的分枝格局可塑性分析[J].西北林学院学报,2007,22(2):5-8.
作者姓名:李昌龙  赵明  王玉魁
作者单位:1. 甘肃省治沙研究所暨甘肃省荒漠化防治重点实验室,甘肃,武威,733000
2. 国家林业局泡桐研究开发中心,河南,郑州,450003
基金项目:引进国际先进农业科技计划(948计划)
摘    要:利用植物种群的构件结构理论,对不同栽培密度下四翅滨藜分枝格局可塑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分支格局主要受空间资源和光照资源的影响,主要表现在:(1)在高、冠幅以及分枝数方面生长均存在显著差异,高与密度呈正相关,类型Ⅰ植株高大于类型Ⅱ和类型Ⅲ;冠幅以及各级分枝数与密度呈负相关,冠幅类型Ⅲ大于类型Ⅰ,各级分枝数类型Ⅲ和类型Ⅱ大于类型Ⅰ,且差异显著;(2)在1级/2级分枝率、2级/主侧枝分枝率、2级枝平均分枝角度、2级枝平均长度在3种类型中不存在差异,而在主侧枝节间距、主侧枝平均枝长度、1级枝平均分枝角度方面类型Ⅲ与类型Ⅱ和类型Ⅰ之间存在显著差异,而在主侧枝平均分枝角度、1级枝平均枝长度方面类型Ⅲ和类型Ⅱ与类型Ⅰ之间存在显著差异,而且密度越小,其差异越显著;(3)不同方位分枝格局差异主要表现在主侧枝分枝角度、1和2级枝平均长度、分枝角度,主侧枝分枝角度南大于东、西,1级枝分枝角度北大于东、西、南,2级枝分枝角度西、北大于东、南,1级枝平均长度东、南大于西、北,2级枝平均长度南、北大于东、西,而主侧枝节间距,平均枝长度差异不明显。由以上分析表明,四翅滨藜具有很强的空间结构可塑性,人工种群栽培密度不应小于2 m×2 m。

关 键 词:四翅滨藜  分枝格局  密度
文章编号:1001-7461(2007)02-0005-04
收稿时间:2006-05-10
修稿时间:2006-06-28

An Analysis on Branching Pattern Plasticity of Atyiplex canescen Populations in Different Densities
LI Chang-long,ZHAO Ming,WANG Yu-kui.An Analysis on Branching Pattern Plasticity of Atyiplex canescen Populations in Different Densities[J].Journal of Northwest Forestry University,2007,22(2):5-8.
Authors:LI Chang-long  ZHAO Ming  WANG Yu-kui
Abstract:
Keywords:Atyiplex canescen  branching pattern  densitiy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