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滇中亚高山森林林下植被和凋落物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引用本文:张乃木,王克勤,宋娅丽,张雨鉴,杜云祥.滇中亚高山森林林下植被和凋落物生态化学计量特征[J].林业科学研究,2020,33(4).
作者姓名:张乃木  王克勤  宋娅丽  张雨鉴  杜云祥
作者单位:西南林业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云南昆明650224;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水利局,云南玉溪653400
基金项目:云南省高校优势特色重点学科(生态学)建设项目;西南林业大学科研启动基金
摘    要:目的 ]了解磨盘山区域森林生态系统典型林分林下植被层和凋落物层各组分的C、N、P化学计量比格局,探究物种与器官对林下植被层和凋落物层C、N、P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以期为森林生态系统养分再分配提供理论参考。方法 ]选取滇中亚高山5种典型森林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采集不同森林林下植被和凋落物样品,对其林下植被层各器官和凋落物层各组分C、N、P生态化学计量特征进行研究。结果 ]5种林分的林下植被层(灌木叶、茎和根,草本地上和地下部分)和凋落物层(未分解层、半分解层、完全分解层)的C含量变幅分别为410.17~561.08、81.47~625.80 mg·g~(-1),N含量分别为3.07~15.89、9.87~17.50 mg·g~(-1),P含量分别为0.35~0.90、0.37~0.93 mg·g~(-1)。灌木层C、N、P含量除云南松林外均表现为叶根茎,草本层的C、P表现为地下部分地上部分,N含量则相反;凋落物层N、P含量表现为完全分解层半分解层未分解层,C含量与之相反。结论 ]滇中亚高山典型森林中5种林分林下植被层生长比较缓慢,受到N和P的同时限制;凋落物分解速率偏慢,养分循环能力较低。因此,在森林抚育措施中,可考虑适当保护林下植被,提高土壤肥力,维持其长期稳定生产力。

关 键 词:化学计量比  器官  林下植被层  凋落物层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